合上《命运》的最后一页,窗外的夕阳依旧耀眼。微信里只剩下数字比年龄还小的零钱,连喝杯瑞幸都要犹豫半天。翻开这本书原本只是想暂时逃离现实的窘迫,却意外地找到了重新走进明天晨光的勇气。
文在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被时代洪流推着走,却始终没有放弃握住自己人生的舵。当他描述在狱中坚持读书、在逆境中保持信念时,我仿佛看到了每天下班彷徨的自己——手机上打开着天眼查的页面,心里装着自我怀疑的梦想。
做销售这些日子,我习惯了被拒绝。有些客户甚至连话都不让我说完就挂断电话。上个月,我精心准备的样品上门拜访客户但对方连面都不愿意见,那一刻,所有的委屈和自我怀疑一起涌上心头。我开始问自己: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一行?
但《命运》里有一句话深深击中了我:“不是选择了命运,而是命运选择了你,但如何回应这份选择,却取决于你自己。”文在寅在人生最低谷时没有放弃对正义的坚持,那种在绝望中仍然相信某种东西的执着,让我第一次意识到,销售不只是卖产品,更是在每一次被拒绝后依然选择相信自己的价值。
上周,我再次拜访那位拒绝我的客户。和上次不同,这次我没有急着介绍产品,而是真诚地问了问需求与对他闲话中的关心。然后我们有了第一次真正的交流。虽然最终还是没有合作,但离开时他跟我握了握手。
是啊,不一样了。我开始明白,销售这条路,就像文在笔下的政治之路,布满荆棘却值得坚持。每一次拜访,每一次电话沟通,不仅仅是为了那笔可能的提成,更是为了证明——即使是最普通的灵魂,也有权利追求不凡的人生。
夜深了,我把《命运》放进明天要背的包里。文在寅在书里写到他与卢武铉的友谊,那种超越利益的信任与扶持,让我想起我师父黄勇。他曾对我说:“销售这行,熬过去就是春天。”当时我不懂,现在终于明白,他说的“熬”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在每一次想放弃时,再多坚持一下。
车里依然是寂静无声,城市的灯光透过车窗明明灭灭地照在我的眼镜上。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文在寅要把这本回忆录取名为《命运》——那不是宿命论的屈服,而是认清生活真相后,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。
明天,我还是会早早起床,收拾好模样,继续拜访客户。也许还会被拒绝,但没关系。因为我知道,就像文在寅在书中所展示的那样,命运从来不是已经铺好的路,而是我们在荒原上走出的每一步。我的销售生涯才刚刚开始,而真正的命运,正握在我敲响下一扇门的手中。
这本书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是: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人都可以选择有尊严地面对。在销售这个被无数人视为卑微的行业里,我同样可以活出自己的高度。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卖出产品,更是关于如何在这个容易让人迷失的世界里,卖出那个不断变得更好的自己。
当晨曦再次照进窗台,我会整装待发。不是因为有了必胜的把握,而是因为明白了——正是在那些看似徒劳的坚持中,我们悄然改变着自己的命运。
暂无信息